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杜燕)对标新中考改革方案,明确各科目考试时间、等级成绩的划分标准、实验操作的指导意见……今天,北京市教委公布《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现八年级学生起开始适用。
今年9月2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新一轮中考改革,按照“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的总体思路,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为考试、考查和考核三类。其中,中招录取科目由此前的10门减至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四门为考查科目;道德与法治科目笔试实行开卷考试,强化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运用;物理科目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
据了解,新中考改革方案发布后,北京市教委组织相关部门对标改革要求,聚焦孩子、家长的实际感受和需求,反复论证、稳妥审慎研制配套文件,此次公布的实施方案作为改革配套文件,对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等有关内容进行了具体说明,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
对标新中考改革要求关注日常教育教学实际
在考试时间安排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坚持随教随考随清,其中:
地理、生物学和信息科技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末;
体育与健康现场考试、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
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笔试)、物理、历史、化学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末。
外语听力和口语考试仍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与笔试分离,有两次考试机会,分别安排在九年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试时间安排以现行课程方案为基础,与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安排相一致,能够最大限度确保学校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节奏不受影响。
规定考查科目等级成绩的确定方式
实施方案中也规定了考查科目等级成绩的确定方式:
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考查科目等级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
每门科目成绩达到原始分满分的85%(含)以上为A等,原始分满分85%以下至满分的70%(含)为B等,原始分满分的70%以下至满分的60%(含)为C等,原始分满分的60%以下为D等。
据介绍,等级成绩的划分标准一方面与现行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成绩的划分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也与学校日常教学中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的教学评价标准一致。
在成绩的应用上,按照实施方案,用于初中毕业时,所有科目合格方可毕业,凡考试不合格的,区教委制定补考办法,补考成绩只计合格/不合格。用于中招录取时,6门考试科目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
据了解,北京市教委也在同步研究“多渠道和新载体”的中招政策,未来结合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考查、考核科目成绩将在校额到校、登记入学等招生中参考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日常行为
按照新中考改革方案,道德与法治科目采用笔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素质评价计入成绩,分值为10分。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设计的初衷,是引导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更加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以及固化。
道德与法治科目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将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实践性、选择性,倡导答案的多元化,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为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更大空间,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试题难度保持稳定,重点考查学生视野和思维的广度,评分标准在基本立场、观点上要坚持统一尺度,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
此次公布的实施方案,也进一步明确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计分方法,即每名学生满分为10分,根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中关于学生在校期间受处分情况有关记录进行扣分,扣完后剩余的分数即为综合素质评价得分。
学生在校期间未受处分的,道德与法治科目综合素质评价即得满分,为10分;初中阶段受到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的,予以扣分,受多次处分的,累计扣分,扣完10分为止。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初中阶段受到过处分,但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奖励和处分办法》等相关规定予以撤销的,是不扣分的。
据介绍,为了保障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北京市教委组织各区指导学校科学制定了评价方案、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确保学生及家长知情认可;落实评价结果公示制度,确保评价内容和结果透明公开;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检查机制和复核制度,明确复核的程序、主体、时限,妥善处理有异议的评价结果。
北京市教委表示,实施方案公布后,将开展全面系统的政策解读和培训,切实保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实施到位,确保中考改革方案落地见效。下一步,将继续统筹推进教、考、评一体化改革,教科研部门将加强对初中课程教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衔接进行研究与指导,特别是加大对考查、考核科目和实验操作的常态化教研指导力度;各区教委将进一步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对学校的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加科学的评价来引导教师从应试的教学回归到素养的教学,让孩子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科思维培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身心健康、乐学爱学,全面发展。围绕教育教学、考试命题、考试组织等专题培训也将随即展开。(完) 【编辑:曹子健】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高凯)作家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自1953年成立以来,作家出版社走过了70年不平凡历程,用一部部经典文学作品铺就了辉煌的成长发展之路。
作家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作家出版社供图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孙业礼,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人民艺术家王蒙,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邱华栋,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陈彦,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张平、何建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冯士新,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等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主持。
张宏森当日在讲话中指出,作家出版社的70年,是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同进步共发展的7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成就卓著的编辑家、出版人筚路蓝缕,勇于开拓,出版了一大批赢得读者口碑、树立时代丰碑的经典之作,生动记录了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创造新生活的豪情壮志。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呼应伟大转折,热忱歌咏改革开放,与激情涌动的文学创作协同共进,热切回应广大读者对新鲜题材、崭新视野的期待,出版了一大批新时期文学的经典之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家出版社主动承担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重大项目,推出了一大批反映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精品力作。
出席座谈会的作家、编辑、出版人从不同角度高度肯定了作家出版社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作家出版社未来发展寄予深切期待。
王蒙回想起诸多与作家社密切关系的领导、师长、同事和文友们,他表示“我非常怀念他们,并对他们心怀感恩,其中有的是我的恩师。”王蒙非常珍视自己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作品《在伊犁》,这是他对新疆岁月的一份美好记录。他期待作家社今后在选题方面有更大的格局和规划,继续组织实施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推出更多反映农村、工业、科技、“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题材的优秀作品。
“在作家出版社出书,几乎是每一位作家最早、最向往的梦想和憧憬。”张平谈到,自己几部重要的作品都是在作家社出版的,产生了很大影响。
何建明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担任作家出版社社长期间许多难忘的经历和作家社推出的一系列代表性作品。在他看来,出作家优秀的作品,出读者喜欢的好书,作家出版社的这个定位多年来始终没有变。“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我认为走过70年的作家出版社依然是少年。今天的国家和社会飞速发展,作家和出版人要不断写好书、出好书,就需要更多把目光聚焦我们的社会和时代。”
在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杨志军眼里,作家出版社是一个有温度、有光亮、有美感的所在。它培养的作家和出版的作品无以计数,以文化生力军的姿态脚踏实地、追求高远,让这片肥沃的土壤变成了名著的诞生地、作家的诞生地、精神生活的诞生地。
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表示,新征程上,作家出版社的文学出版事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在中国群星璀璨的文艺星空,其中必定有作家出版社这颗星也在闪耀着光芒。
座谈会上,“作家出版社建社70周年珍本文库”正式揭幕。该文库精选作家出版社建社初期出版的部分优秀作品重装出版,以此向老一辈作家和编辑致敬,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人民立场,共同见证新中国文学事业的勃发和生机。
作家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作家出版社供图
座谈会上,青年编辑向作家出版社老同志代表献上鲜花,对前辈编辑、出版人为作家出版社创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表达感谢和敬意。
梁晓声、周大新、刘庆邦、白烨、贺绍俊、柳建伟、刘醒龙、曹文轩、梁鸿鹰、关仁山、张者、李洱、全勇先、杨红樱、程青、衣向东、畀愚、余耕、曾高飞、丛治辰等作家代表参加当日座谈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