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彩琉光”山西省古法琉璃艺术展现场。耿鹤然 摄
中新网太原12月1日电 (杨佩佩)“火彩琉光”山西省古法琉璃艺术展12月1日在太原开展,近140件琉璃展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呈现出古法琉璃技艺在建筑、造像等领域的绝妙风采。
琉璃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与思想情感的完美结合,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山西是中国琉璃的主产地,历史悠久,存续完整。千余年来,这一技艺相承不衰,留下许多优秀作品,其分布之广,匠师之多,是“中国琉璃艺术之乡”。
展览展出近140件琉璃作品。耿鹤然 摄
展览现场,一对“孔蓝大象”琉璃展品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拍照,这一展品出自苏氏琉璃第八代传承人苏永军之手。拥有600余年历史的苏氏琉璃兴盛于明代万历年,清嘉庆年间,苏氏琉璃还曾是北京皇宫指定的供瓦基地。
古时,大到皇家林园、庙宇殿堂,小至影壁神像、文房饰品,都少不了琉璃装点。山西中部由苏氏琉璃所建庙宇、门楼和戏台众多。2008年,以“苏氏琉璃”为代表的山西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孔蓝大象”琉璃展品。苏永军 摄
苏永军介绍,在自己众多作品中,选择这对“孔蓝大象”参展,意义非凡。其用古法琉璃技艺烧制而成,并使用了苏氏琉璃的独家配方——宫廷黄和孔雀蓝。希望通过展品与现场的琉璃匠人交流学习,让更多民众了解琉璃技艺。
山西青年雕塑家刘瑞杰的琉璃作品《犍陀罗》。 杨佩佩 摄
此次展览策展方表示,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瑰宝,而传承和创新正是不竭的动力源泉。希冀通过本次展览,吸引更多民众领略古法琉璃巧夺天工之美,同时也勉励更多民间艺术工作者,创新思路,把山西丰富的文艺资源转化为优秀作品,把精湛的民间工艺转化为优质产品,让古法技艺焕发新光彩。(完)
中新网广州12月1日电 (记者 蔡敏婕)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2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该省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其中,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8年的2.21%降至2023年10月的1.32%。目前,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高年龄组病例占比持续增高。
今年1月至10月,广东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514例,比去年同期减少4.3%;其中感染者4946例,病人2568例,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7.6%和增加2.7%。
截至今年10月底,广东省累计报告现住址在该省的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88432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1027例,艾滋病病人37405例。自1986年至2023年10月底,累计报告死亡29869例。
近年来,广东官方通过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开展宣传干预、升级阻断母婴艾滋病传播工作等,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遏制。其中,近5年,广东有99%以上住院分娩孕产妇接受艾滋病免费筛查,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8年的2.21%降至2023年的1.32%。
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该省艾滋病检测量约201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0.5%。
据介绍,目前,广东省共有86个治疗点为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服务,覆盖全省21个地市,提升了服务的可及性。截至今年10月全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到89.4%,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成功率98.2%,治疗病死率持续下降。同时,通过医防协同推进“一站式”服务建设,缩短了确诊--治疗时间,加强了病人的随访管理,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和及时性。(完) 【编辑:刘阳禾】